152-0114-7781

BJ-HZHY.COM 北京:垃圾分类微课上线

       由北京市教委联合市城市管委录制的8节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线上微课,近日在北京“空中课堂”、数字德育网和各区各校的网络教育平台上线,覆盖大、中、小、幼各个学段。随着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推进,垃圾分类教育被提上日程。根据北京市教委要求,学校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与学科教学相融合。
 
  “它不是亿万年造山运动形成的自然山体,它是人类造成的山。它的储量每天有2.77万吨,而且还在增加。”这是北京市第五中学老师董雁面向全市中学生录制的题为“开采北京的金山”的线上视频微课。
 
  “以‘开采北京的金山’切入,是想通过一个崭新的视角让学生对于垃圾问题有更震撼的认识,通过巨大的反差引发思考,改变观念。”董雁说。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董雁带领学校“自然之子”环保社团的骨干同学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以此了解学生对于垃圾分类新规的知晓情况。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同学了解垃圾分类方法,超六成同学不清楚垃圾分类的后端去向。基于此,董雁在课程设计时,着重讲解垃圾的去向问题,并倡导垃圾源头减量。
 
  据了解,此次上线的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线上微课,共有8位教育工作者参与录制,有多年深耕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从业者,也有“跨界”讲分类的学科教师。
 
  朝阳区首批垃圾分类志愿讲师、朝阳区白家庄小学信息技术老师何学志,此次承担面向中学生的微课录制工作。他表示,“不同学段学生的教育需求是不同的。跟小学生讲厨余垃圾,我会采用有奖答题、分类小游戏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而跟高中生,我会跟他们聊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甚至会谈到未来相关的职业发展。”
 
  早在2018年就参与由多名在职教师组成的“垃圾分类志愿者讲师”队伍,此次全程参与课程研发设计的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员刘洁认为,应该把垃圾分类课程作为一个教育的途径和抓手,探索多学科融合背景下的垃圾分类教育。“不仅仅是一个习惯养成的教育,还要从各个学科的角度找到发力点,把垃圾减量变成我们的常态生活,让垃圾分类成为日常的习惯。”
 
  北京市白家庄小学探索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教育十余年。副校长李颖认为,垃圾分类要突出家校共育和评价导向。白家庄小学通过组建教师、家长志愿培训团队,学生垃圾分类讲解员和监督员团队,指导每个家庭实施垃圾分类,在家庭中进行垃圾小调查和家庭分类大比拼,为从未有过这方面习惯的家庭助力,带动整个区域的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