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日起,新版《北京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施行。目前,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工作进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指标的“三升一降”上。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2020年5月末发布的数据显示:厨余垃圾日分出量翻倍提升,桶站配置率大幅提升,桶站值守覆盖率明显提升,其他垃圾清运量同比下降。
“三升一降”
垃圾分类工作取得进展
5月以来,北京市各区把疫情防控同垃圾分类工作相结合,逐步增加垃圾分类“绿袖标”指导员上岗,同时发动志愿者、楼门长、小巷管家、“双报到”党员等担任志愿指导员、临时指导员。早晚居民垃圾投放高峰期指导员覆盖率明显增长,固定值守和巡回值守人员覆盖率达到40%左右。
在厨余垃圾日分出量上,5月以来,全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达到740吨,其中5月上旬日均451吨,中旬日均729吨,下旬日均1013吨;环比增长159%,同比增长37%。餐饮单位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1263吨,环比增长98%。
在桶站配置率上,从市级检查结果看,5月初,各区居住小区桶站配置率普遍在60%~70%。近期,各区桶站配置率逐步提升,一半以上区已经达到90%。
随着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分类收运和处置力度不断加大,其他垃圾清运量在人员回流的情况下保持低增长。5月,其他垃圾日清运量为2.18万吨,同比减少14%。
厨余垃圾“变身”沼气
油脂有机肥
厨余垃圾是生活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垃圾分类中的难点和痛点。为帮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正确分出厨余垃圾,全市不少社区因地制宜采取诸多举措。
石景山区古城街道西路北社区的垃圾分类监管系统不仅有语音提示功能,还能实现人脸抓拍,对屡次不配合分类投放的居民,可以将抓拍到的图像与前期采集的居民头像数据进行比对,追踪到单元门户。
东城区建国门街道的雅宝公寓属于封闭式公寓小区,每户配备了一个小型“户分桶”。居民将家中的厨余垃圾装入“户分桶”内再放到楼下的“户分桶”架上,清运人员定时收运,十分方便。
分出的厨余垃圾去哪了?以鲁家山餐厨垃圾处理厂为例,该厂日设计处理量为100吨,主要负责处理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及一部分西城区所产生的厨余垃圾。
走进鲁家山餐厨垃圾处理厂,透过巨大的玻璃幕墙可以看到,厂房内没有工作人员,接料装置、输送机、分拣机都通过电脑控制自动运行,整体环境干净整洁。进入料斗的厨余垃圾在经过三道除杂、两道除沙、两次提油后,将“变身”成沼气、工业粗油脂、生物有机肥以及废水等。其中,沼气可在鲁家山园区内部实现协同利用;工业粗油脂销售到有资质的生物柴油厂家,通过制备生物柴油从根本上杜绝“地沟油”回流到餐桌;生物有机肥含有氮磷钾等元素,可用于园林绿化及农业生产;废水则通过无害化处理后回用于厂区,实现废水“零排放”。
经过处理的厨余垃圾,有20%会成为不可利用的残渣,这些残渣将作为其他垃圾被送到鲁家山生活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发电。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44座,总设计处理能力32711吨/日。其中,焚烧设施11座,处理能力为16650吨/日;生化设施23座,处理能力为8130吨/日;填埋设施10座,处理能力为7931吨/日,可基本满足全市生活垃圾处理需求。